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伟大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北部的乌尔姆城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次年入瑞士国籍。
1913年他返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因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而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仅仅是他创建闻名于世的相对论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爱因斯坦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在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随后定居美国。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使他在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一生最大的成就,也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即创立了相对论学说。相对论是恢弘的宇宙观体系,由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统一场论三部分组成。
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1905年6月30日,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同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年鉴》期刊上发表。这篇论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从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理论,并在新的时空理论基础上给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完整的形式,长期困扰物理界的“以太”假设是不成立的。
相对论认为,光速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不变(大胆的科学假设),它是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由于相对论效应,运动物体的长度会变短,运动物体的时间膨胀。但由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运动速度都是很低的(与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对论效应。
狭义相对论所根据的是两条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他坚信相对性原理。伽利略最早阐明过相对性原理的思想,但他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给出过明确的定义。牛顿建立力学体系时也讲了相对性思想,但又定义了绝对空间、绝对时间和绝对运动,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矛盾的。而爱因斯坦大大发展了相对性原理,在他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空间,同样不存在绝对同一的时间,所有时间和空间都是和运动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系和坐标系,都只有属于这个参照系和坐标系的空间和时间。对于一切惯性系,运用该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所表达的物理规律,它们的形式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相对性原理,严格地说是狭义的相对性原理。
同时性必与一种信号相联系,否则我们说这两件事同时发生是无意义的。光信号可能是用来对时钟最合适的信号,但光速非无限大,这样就产生一个新奇的结论,对于静止的观察者同时的两件事,对于运动的观察者就不是同时的。也就是说,同时性不是绝对的,而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这一结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中引以为基础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框架。
宇宙常数
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为了解释物质密度不为零的静态宇宙的存在曾提出宇宙常数,宇宙常数依然是当今物理学最大的未解之谜。
质能关系式
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他并且给出了着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
爱因斯坦因此一跃而成为世界着名的科学家,成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例如,在2个氘原子核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似乎质量并不守恒,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质量并不等于2个氘核质量之和。然而,用质能关系公式计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质量,恰巧等于因反应时释放出原子能而减少的质量!
这样一来,爱因斯坦就从更新的高度,阐明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指出了两条定律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又深了一步。
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伟大定律,已经成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物质是不能凭空创造的,也不能凭空消灭,所谓“上帝创造万物”成了反科学的谬论;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永动机”。想不花费劳动就从大自然中获取能源,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