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茶趣茶艺 | 紫玉金砂 | 水胆玛瑙 | 天然玛瑙画 | 健康论坛 | 快乐收藏 | 藏家珍玩 | 群芳博览 | 益趣闲谈 | 会员之家 |
您的位置: 0312休闲驿站->茶趣茶艺
内容搜索

茶之道 在于品

时间:2013-10-30 15:38:51 来源:0312休闲驿站 作者:佚名 编辑:草木缘 访问次数: 关闭

茶之道 在于品

  有位作家说过,学会了品茶,您的人生定会从此不同;宋朝大才子苏东坡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思是说魏帝炼丹炼出来的长命丹我不要,我还是每天多喝几杯茶吧。另外,即使是工作狂,大文豪鲁迅也时不时地对品茶发一通感慨,“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这种“嘴上特别的感觉”,说到底就是嘴上的功夫了。这可是大学问。饮茶之道,就在于品。
  《红楼梦》中就曾道出“品”字诀——大口是喝,小口为品;“喝”是为了解渴,“品”的目的是享受,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红楼才女妙玉是这样描述“品”与“喝”的不同之处的。
  《红楼梦》四十一回,“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后来妙玉点拨宝玉:“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寻香
  将茶叶泡开以后,将冒着热气的茶汤慢慢移至鼻端,趁热闻香,闻香时,不必把茶杯久置于鼻端,而是慢慢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从茶叶的色、香、味、形来看,香和味带给人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说品茶的关键,重在“寻香探味”。
  先说“寻香”,俗话说,久入鱼鲜之市,而不知其臭。就是说你在海鲜市场待久了,一点腥气你也感觉不到。茶叶的香气成分,目前已分析确定天然自身存在的有343种,其中绿茶类香型以清香、花香为主,其香气成分以醇类、吡嗪类物质较多;红茶类香型以果香、甜香为主,其组成物质多为醛类、脂类等。
  这些香气具有不同的“沸点”,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挥发出来,“寻香”一般情况下要“趁热”,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鼻子这个感觉器官来体验一种“气压差”,用鼻子闻香。
  将茶叶泡开以后,将冒着热气的茶汤慢慢移至鼻端,趁热闻香,闻香时,不必把茶杯久置于鼻端,而是慢慢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来回往返三四遍,目的是人为地制造一种“气流”,也叫“气压差”。让空气流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让你“久入鱼鲜之市”,而是让你感觉到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归纳一下“寻香”三要素是:鼻子的嗅觉,茶汤的温度,移动的气流。
  探味
  茶汤在入口之后要充分停留,不能立马下咽,最好是要舌尖打转抿动两三次,让茶汤与舌头的不同部位充分接触……
  “探味”的三要素,简言之,是舌头的全部感觉、茶汤的停顿、思想的注意力。
  茶叶滋味是各种呈味成分对人体味觉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茶叶的呈味物质主要以天然的氨基酸、茶多酚及其衍生物、嘌呤碱、茶皂素等等为主,这些不同物质的呈味感觉不一样,例如茶红素呈甜味,茶氨酸呈鲜味,茶黄素呈爽味,精氨酸呈苦味……这些物质以不同含量组合,就呈现不同的茶类品质,比如红茶滋味“浓、强、鲜”,绿茶滋味“厚、爽、醇”……
  那么怎样才能品尝得到这些人间至美之味呢?
  大家知道舌头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辣、咸”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形容一个东西很苦,一般会说“苦到舌根上去了”,而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头的两侧对酸味最敏感……
  品茶,茶汤在入口之后要充分停留,不能立马下咽,最好是要舌尖打转抿动两三次,让茶汤与舌头的不同部位充分接触,如是,此为品茶之道。
  这也是品茶要小口轻啜的原因,一下喝太多了,在口腔中就没有空余“场地”转动了。如果在品尝滋味的同时,香气自口吸入,从咽部经鼻孔呼出,做到了这些你就会进入一个叫“三日不忍漱”的境界了。
  “思想的注意力”是“探味”环节更为关键的要素,一定要静下心来体会味道的细微变化,这样的感觉,好像自己变得爱惜事物了,而且学会了包容和挽留,身心收放可以自如地控制了。
  观色
  在红、绿、白、黄、青、黑六大基本茶类中,颜色的表现非常丰富,而且这些颜色是茶叶中自身存在的物质呈现出来的……
  观察茶叶的色泽和形状,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在红、绿、白、黄、青、黑六大基本茶类中,颜色的表现非常丰富,而且这些颜色是茶叶中自身存在的物质呈现出来的,绝无任何人工添加。这里向大家透露一个好消息,国家重大科技改革项目——“从茶叶中获取食品加工所需色素”已经启动,当项目应用之时,食品安全将会多了一份保障。
  茶叶的形状更是姿态万千,婀娜多姿,只要你善于发现美,“茶中也有颜如玉”。
  在品茶时,应记住这条原则:热闻香气、快看汤色、温尝滋味、动赏形态。
  品茶有道
  茶道大师千宗室对于一次品茶活动的描述是这样的:
  烧水壶冒出缭绕蒸汽。开水发出类似风穿过松树林时的歌声。主人将茶放入碗中,倒上少许热水,用茶筅搅动,然后再加入少许水,重新搅起来,将其敬给第一位客人。在宁静的空气中,飘溢着茶叶的芳香。来宾们分享着这碗味浓色深的绿茶。
  此时,他们可以走近茶叶盒,仔细端详包盒的丝套和茶勺。与此同时,主人会收拾其他茶具。他回到茶厅,回答客人们就所见之物提出的问题:茶叶是哪里生产的?茶勺上的图案是谁雕刻的?它是否有特殊的名字?相互交流后,主人会收起茶具离开茶厅,在门口向客人们鞠躬。不一会儿他又返回,拿来另一些茶具,用其给大家泡其他茶。
  现在的气氛更轻松,节奏也更快。主人给每位客人的茶碗里倒茶。主人用茶筅搅茶前,人们可以先品尝小点必。这时,客人可以小声交谈,也可以走近端详新的茶盒和茶勺。他们打听茶盒的油漆、形状,制造茶叶盒的工匠和茶勺的名字。之后,他们再次静静地欣赏着上面的花纹和光泽……
  主人给客人们让道,并向他们鞠躬告辞,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去。他仍坐在那儿,对聚会进行片刻静思,然后将全部茶具进行清洗,取下装饰花朵,打扫房间。茶厅空无一人。
  在一位外行看来,这里似乎没有发生任何特殊事情,但主人和客人所期望的是,这次经历能成为生活的一个缩影。
  四规七则
  品茶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茶叶大师千利休总结的茶道原则——“四规七则”。
  “四规”是四种境界——“和、清、敬、寂”;“七则”是品茶时应努力做好七件事——准备好雅致的茶具;水烧至恰到好处;布置好周围环境;让自己和客人不冷不热;事事提前预料,有备无患;要使客人在观赏一些茶器作品时有艺术之美;对每位客人都要予以最大关注。
  “四规七则”互为因果,在“七则”下必定产生“四规”。环境的清洁,茶具的洁净,谓之“清”;亲切地品茶,与大自然相融,已走在“和”谐的路上;关心客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敬”爱为人;聚精会神品茶,此时对其他的已了然超脱,靠近自我真空的哲学态度,“寂”静无声。

 

 



 

草木缘 择编 131029

<



文章地址: http://www.xyz689.com/html/201310/29/20131029153304.html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何物最解暑 确道是佳茗
用户:
更多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验证码:
 
 
 
 
 
 
0312休闲驿站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中国·北京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824348 传真:010-65825935
京ICP备060343号